10份油气勘探许可证包括5份陆上油气勘探许可证和5份海上油气许可证,其中大部分许可证位于新西兰的塔拉纳基地区,而新西兰国内所有商业生产油气井就位于这个地区内,年产价值大约25亿新西兰元(21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
走进长庆油田,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力让人震撼。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庆油田就向低渗透油气藏宣战,将低渗透极限推至10个毫达西,进而是1个毫达西,再进而是0.5个毫达西,实现储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
得益于由侏罗系找油为主转向三叠系为主,由中生界找油转向古生界找气为主勘探战略思想的引领,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靖边气田等大场面相继出现,长庆油田跳出发展困局。而无论哪笔财富,都在中国石油工业乃至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昔日奔波不停、风餐露宿的员工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大漠深处、梁峁之间的数万口油气水井,上千座场站,几万台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管理,从蓝领变身成白领。今天,三个重新认识已外化为长庆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国家对能源渴求之际,国民经济急需加油鼓气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长庆人奉献能源的心情更迫切。
这样的探索为资源型企业,乃至所有传统产业走现代化工业道路,提供了生动的MBA成功案例。如今,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油气田的生产管理从传统粗放管理变为精确指导。这项研究研发形成裂缝综合评价及预测配套技术,稀井网条件下带裂缝、低孔特低渗气藏精细建模技术,带裂缝应力敏感性凝析气藏井底压力计算、数值试井及产能评价技术,低渗裂缝超高压凝析气藏钻完井技术,超深、超高压凝析气藏有缆测试配套工艺技术。
5 无缆、节点地震数据采集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随着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接收道数越来越多,采样密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有线地震采集系统在进行宽方位、高密度、大道数数据采集中存在系统笨重、作业成本高等局限。加氢裂化催化剂需要具有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的多重功能,以实现产品分布的灵活调整。8 高钢级高压大口径长输管道技术和装备国产化支撑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二线管线设计全长4800公里、压力12兆帕、管径1219毫米、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UPGRADERLRT催化剂不仅可接近性高,基质表面积大,而且稀土含量少,为多加工渣油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无化学源多功能随钻核测井仪器使用独特的脉冲中子发生器取代常规地层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量所用化学源,完成地层评价所需的全套核测量,包括中子伽马密度、热中子孔隙度等测量。仅从提高收率计算,经济效益就提高了2000万美元/年以上。
工业应用实例显示,加工原料掺15%减压渣油的催化裂化装置,渣油转化率提高,汽油收率提高,干气减少。3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新进展世界大部分油田已经过了产量高峰期,提高已发现油田的采收率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个模式集成快速移动钻机、流水线式的同步建井程序等,可进行远程控制、多方协调作业,实现多井场作业实时管理。无缆、节点地震采集系统具有重量轻、勘探成本低、操作效率高、有效降低HSE风险和系统可用性好等优势。
目前,20多套装置使用无稀土催化剂,金属Ni+V含量最高达4700ppm。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3)在中油选择性、异构裂化能力和降低装置能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比柴油和航空喷气燃料收率提高约3%,柴油凝点降低5摄氏度以上,加氢裂化尾油BMCI值降低2个单位。纳米级可降解压裂球技术可降低多级压裂成本。国际石油科技进展1 非常规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技术有效规避勘探风险非常规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快速发展,在致密油气和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预测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规避了勘探风险。
自主研制的系列成像测井装备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形成批量制造能力,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复杂山地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在野外组合与室内高覆盖联合压噪重要理念指导下,采用野外组合与室内叠加联合压噪思路,坚持初至时间误差小于有效信号周期四分之一、线距满足无混叠假频、有效信号高截频衰减小于3分贝三项基本原则,发展了基于高精度地理信息的复杂山地非规则三维地震采集实施技术、山地高效实施技术、基于浅层标志面综合静校正技术和以叠前噪声压制为核心的三维地震数据配套处理技术。
新建乙烯装置主要设备以投资计算国产化率高达83%,以设备台数计算国产化率为95%,形成完整的成套技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攻克DAY分子筛有机配位法改性、DQ35分子筛超浓体系法合成、载体材料复配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制备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加氢和裂化的双功能协同难题,成功开发出活性稳定性好、中油选择性高和异构性能强的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3),实现保证目的产品质量和灵活调整产品分布的双重目标,填补了中国石油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IWEX技术在检测、确认缺陷的大小和特征时不需要校准模块,数据解释也不依赖操作者的技能,规避了操作失误带来的检测风险。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PX)联产低碳烯烃流化床中试技术提出创新的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技术路线,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比例可灵活调节。可提供方位伽马、阵列电阻率等地层评价和地质导向参数,以及三轴冲击与震动等钻井工程参数。目前,在全球使用上述催化剂的工业装置超过80套。无缆、节点地震系统与电缆系统兼容,并联合数据采集,未来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6 超深井钻井技术装备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中国石油在新疆大庆和川渝天然气基地建设中,面对近7000米超深井钻井难题,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现场试验,取得钻井关键技术装备重大突破,形成超深井钻井技术、装备系列,大大缩短建井周期,加快了油田建设步伐。
其中一台钻机依次完成同一井场所有井表层井段的钻井和固井作业,另一台快速移动钻机依次完成各井余下井段的钻井和固井作业,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所有井的全部作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处理水平与速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突破二维或三维成像大数据量处理瓶颈,IWEX技术必将在管线实时检测快速评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温差固井技术有效提高深井长封固段固井质量,延长了井筒寿命。完成进料规模为0.6吨/天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流化床技术中试,甲苯单程平均转化率达18.4%,甲醇单程平均转化率达92%,二甲苯异构体中PX平均选择性为91.49%,乙烯和丙烯在C1C5及不凝气中平均选择性为74.49%,平均生焦率为2.66%。
经过持续技术攻关,超深层超高压低渗裂缝性凝析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系列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油气开发新领域。目前,这套仪器已经在俄罗斯、加拿大等7个国家推广应用。
美国能源部通过综合应用增大二氧化碳注入量等方法来改善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盈利率接近94%。无缆、节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能减轻系统重量,提高操作灵活性,能满足地震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要求,是当前地震采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复杂山地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采用最高468次的高覆盖次数、高炮道密度(是普通山地三维覆盖密度的5倍)、24条接收线和横纵比达到0.7以上的多线接收的宽方位观测系统,获得高质量的偏移成像数据体,有效落实了英东一号构造,为英东亿吨级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催化剂与有稀土催化相比,在相同量的情况下,产品选择性相当,平衡剂活性相同。
LPG无水压裂技术解决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用水问题。ZJ5850型8000米钻机研制成功,既降低了钻井成本,又满足了生产安全需要。
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技术突破助推高石梯磨溪气区重大发现中国石油在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勘探理论认识与勘探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10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大型乙烯工业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经过多年持续攻关,中国石油自主开发出大型乙烯工业化成套技术,成功应用到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龙头项目年产60万吨新建乙烯装置,并于2012年10月5日生产出合格产品。
开采长达50年之久的乌克兰谢别林卡大气田,上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年产量达310亿立方米。纯随机模拟法细化了评价地区和评价过程,针对已钻井区和未钻井区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数学模型和评价步骤,弥补了传统类比法存在的不足,提升了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度与空间分布预测的精确度。
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有望形成以新兴非常规油气资源聚集地为中心的新的能源格局。霍金斯油田通过构造顶部注入氮气,部署合理的井网,控制注气速度形成重力稳定驱,大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生产周期延长20年至30年。研究开发出高性能催化剂,在保持高选择性制取对二甲苯的同时,可以高选择性联产乙烯和丙烯,催化剂理化指标、粒度分布和水热稳定性可靠。In-Tallic纳米级可降解压裂球比重小、强度高,可以在井中随流体运移,打开滑套时能够承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其使命完成时还可以自动降解消失,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成本。
其中,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在页岩气开发中发挥了降本、提速、高效和增产的重要作用。随着各国对安全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加强无化学源随钻测井仪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 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推动非常规资源开发降本增效水平井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大发展。开发出的大型液体裂解炉具备投用条件,将进一步提高乙烯装置设备国产化率。
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改善。研发出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评价和注水开发动态预测技术,预测精度由70%提高到90%。